水井钻机打井时,为什么井水会喷涌而出
水井钻机打井时井水喷涌而出的现象,在水利地质学上被称为“自流井”现象。这不是普通的水流,而是地下水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的高压释放。要理解这种壮观的景象,我们需要从地下水的类型和压力原理说起。

1. 关键前提
潜水: 最常见的地下水是潜水,它位于地表第一个相对不透水层之上,水位与大气相通,压力较小。打潜水井时,水通常需要靠水泵提升,不会自动喷出。
承压水: 承压水是赋存在两个相对不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。这两个不透水层如同一个“密封的容器”,将中间的水紧紧地包裹起来。
2. 喷涌的能量来源
补给区与高差: 承压含水层往往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获得降水补给。水从高处渗入含水层后,由于上方和下方的隔水层阻挡,无法自由流动,只能沿着倾斜的含水层向下部低洼地区移动。
压力积累: 这种高处的补给水体具有重力势能。水在密闭的含水层中,承受着巨大的静水压力,这种压力随着补给区到钻井点的垂直高差而增大。水的补给区海拔越高,压力就越大。
测压水位: 承压水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被称为测压水位。这个水位线可能远高于井口所在的地表。
3. 喷涌瞬间
1. 钻头穿透: 钻头顺利穿透了上部的不透水层(即“隔水盖”),建立了一条连接高压含水层与地表的通道。
2. 压力释放: 原本被密封的水体,瞬间找到了释放压力的出口。在巨大的静水压力驱动下,水流沿着钻孔迅速向上涌动。
3. 喷涌形成: 由于水体的测压水位线高于地表,水流能够依靠自身压力冲出井口,形成壮观的喷涌水柱,这就是所谓的自流井现象。水柱喷出的高度,直接反映了含水层内部的压力大小。
4. 喷涌的持续性与停止
持续性: 如果含水层的储水空间大,且高处的补给水源源不断,压力能够长期维持,那么喷涌可以持续很长时间,甚至数年。
减弱与停止: 如果井孔抽水(或喷水)的速度超过了含水层的补给速度,高压含水层的压力会逐渐下降。当测压水位线降低到地表以下时,井水就会停止自动喷涌,恢复到需要用水泵提升的状态。

总结如下:
水井钻机打井时井水会喷出来,是因为钻头打到了被两层不透水岩层夹住的“高压水袋”——承压含水层。水袋在高海拔补给水体的静水压力下,压力远大于地表大气压,一旦钻孔打破平衡,水就会借助自身积累的巨大能量,喷涌而出。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,请点击链接,联系我们。
Contact us